极越汽车面临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,导致其200多家供应商被欠款累计达7亿多元。这些供应商中,不乏小到三五万,大到千万的欠款金额。极越的解散不仅让员工和消费者措手不及,也让供应商们陷入困境。某Tier1供应链总监指出,极越在九、十月份的供货量和生产量远超销量水平,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信号。
车企与供应商的博弈从未停止,供应商垫资已成为造车行业的常态。极越事件再次凸显了供应商在资金压力下的困境。国内车企付款周期长,有的甚至达到半年甚至一年,且常用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支付,进一步增加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。国外车企账期稳定,付款性质为现金支付,相比之下,国内新能源车企因价格战等原因,对供应商的成本压缩更加严重。供应商们面临利润低、压库存等问题,极度竞争之下,中小供应商尤为艰难。目前,供应商的维权仍在继续,但法律途径未必能有效解决所有问题,行业汰换和稳定或许是唯一的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