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5年,爱因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方程。尽管这一理论指出光线会因引力而弯曲,但在缺乏实验验证的情况下难以被广泛接受。1919年,英国科学家亚瑟·爱丁顿在非洲普林西比岛通过日全食观测成功验证了这一理论。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史教授马修·斯坦利撰写的《爱因斯坦的战争:相对论如何征服世界》一书,详细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合作传奇。
在《爱因斯坦的战争:相对论如何征服世界》图书分享会上,专家们探讨了爱因斯坦如何克服战争与偏见,通过爱丁顿的努力,广义相对论得以进入世人视野,并使爱因斯坦成为世界级的重要人物。书中提到的“战争”不仅指爱因斯坦在战争中的生存与科研挑战,也指他为捍卫理论所经历的斗争。斯坦利认为,科学研究的展开与人们如何看待科学、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相关,需要每个人做出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