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我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进入关键调整期。教育部等多部委推出的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要求至2025年优化全国高校约20%的学科专业布局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。2024年,全国增设国家战略急需本科专业布点1673个,撤销不适应的专业布点1670个,调整力度巨大。然而,学科专业裁撤的依据不明确,存在简单化、片面化问题,急需建立更科学、合理的评价标准。
河北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保利指出,高校学科专业调整需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但目前存在高校与产业之间的“错配”问题。高校对科技发展、产业结构变化不敏感,而产业界则更敏感于市场需求变化。胡保利团队提出“专业发展指数”概念,作为衡量高校专业办学实力的标准,旨在通过区域专业发展指数和校本专业发展指数两把尺子,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科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依据。同时,他强调,高校专业调整应遵循两把尺子的指导,并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产教融合优势,合理设立和裁撤专业,以实现专业办学水平与招生计划的相互匹配。